张敏 男,1951年10月生,安徽寿县人简历1968年12月~1978年1月 下放江苏兴化插队务农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南京大学1982年1月 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6月 结业于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第二期“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获国家考古领队资格1991年9月 结业于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一期“中国考古学理论研讨班”现为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社会兼职中国考古学会 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 委员江苏省考古学会 副理事长工作业绩1982年—1992年主要从事宁镇地区青铜文化遗址、墓葬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参加过仪征甘草山遗址、句容城头山遗址、丹徒北山顶春秋墓的发掘,主持过丹徒团山遗址、丹阳贺家山遗址、丹徒南岗山土墩墓、丹阳东南部土墩墓、金坛连山土墩墓的考古发掘;发表过《丹徒北山顶春秋墓》、《丹徒赵家窑团山遗址》和《丹徒考》、《南陵出土的攻敌王光剑再考》、《吴王余昧墓的发现及其意义》、《北山四器铭考》、《试论点将台文化》、《宁镇地区青铜文化研究》等考古发掘报告、论文十余篇;此外,还发表过《江苏江宁县张家山西晋墓》、《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六朝怪现象之剖析》、《刘宋“明昙憘墓志铭”考略》等有关汉、六朝时期的考古发掘报告和论文。1992年—2000年主要从事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主持过兴化南荡、高邮周邶墩、高邮龙虬庄、阜宁陆庄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其中龙虬庄遗址的考古发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表过《江苏兴化戴家舍南荡遗址》、《江苏高邮周邶墩遗址发掘报告》、《江苏阜宁陆庄遗址》和《华夏文明起源的假说》、《龙虬庄陶文的发现与殷商甲骨文之源》、《江淮东部地区古文化的初步认识》、《江淮东部的原始稻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虞舜南巡狩与勾吴的发端》等考古发掘报告、论文十余篇;出版了考古学专著《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一部。2000年—2002年主要从事太湖西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目前正主持无锡彭祖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的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批准号: 98BKG002);编著的《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1999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结项(证书号: 20013706)获奖2002年9月,主笔编著的《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获第三届“中国环境考古优秀专著奖”